7月4号晚上十点多,我们终于到格尔木啦,直接住进青海油田在这儿的格尔木基地油田宾馆。说真的,格尔木市区平均海拔2780米,比起之前待的地方,海拔降了1000多米,人一下子就舒服起来了!满眼都是绿色,心情也跟着敞亮。更关键的是,7月5号去最后两个现场教学点参观,完了就直接坐飞机去西宁,6号坐飞机回家,这行程当时想想就又期待又感慨,盼着赶紧参观完,有点想家咯。
7月5号第一个教学点,是去参观慕生忠将军楼,接受党性教育。咱都知道格尔木是“因路而生、因路而兴”,当年就是慕生忠将军带着一群开荒的人,一斧一凿地把格尔木到拉萨的路给打通了,被叫做“青藏公路之父”,在青藏公路的历史上,那可是绝对绕不开的关键人物!
慕生忠将军楼在青海格尔木市将军楼公园里面,是为纪念“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而建。为了参 观慕生忠将军楼,我们把整个将军楼公园也逛了一遍。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走进将军楼公园,一进将军楼公园大门,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那座像雅丹地貌似的“筑路忠魂”雕像,活生生就是慕生忠将军和好多筑路人一起奋战的样子,一下子就能感受到当年的劲儿!接着就是个人字形的“天路纪念塔”,高39.16米,为啥是这数?因为它对应着青藏公路和铁路加起来的长度——3916公里,多有意思又有意义的设计!
过了纪念塔,右手边有棵“将军树”,是上世纪50年代慕生忠将军自己亲手栽的青杨树,这么多年过去,树也跟着这座城市一起成长,看着就觉得特亲切。
还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里的慕生忠将军雕塑,好多党员来这儿搞红色教育、学党史、重温入党誓词,往那儿一站,就能感受到一种庄严和力量。
慕生忠将军楼是慕生忠将军当年办公、生活、居住的地方。它始建于1956年10月。当时还没有格尔木这座城市,为了方便京藏公路的修建管理工作,慕生忠将军主持修建了这栋二层小办公楼。
将军楼的主楼办公室,可是格尔木第一座建筑!听说当年建的时候特别难,木材得从老远的敦煌拉过来,造价高得很,想想那时候的人多不容易,靠着一股劲儿把事儿办成了,太牛了!副楼是将军的生活区,里面有他和夫人、孩子住的小屋,将军生前有11个孩子,其中还有个收养的哈萨克族孩子,这一家人的故事,也藏着好多温暖和奉献呢。
园区里还有“八仙铜像”,听说是上世纪中期,有八个从南方来的女地质队员,走进戈壁荒漠后,遇到风沙迷路了,最后不幸牺牲,这背后的故事,想想都让人心酸又敬佩。
还有那个“历年大事记浏览线路图”,就像一条长长的时间带,把格尔木这些年咋发展的,全 给记下来了,看着就能感受到这座城市一步步走来的不容易。
里面的青藏公路纪念馆分成两个展厅,一个讲公路铁路咋发展的,一个讲慕生忠将军的生平,在里头逛逛,青藏线的发展史和将军这一辈子的故事,就能摸得门儿清,特涨知识!慕生忠将军是真把心血全砸在青藏线建设上了,他当年一句“这就是格尔木,我们不走了,要做第一代格尔木人”,多有气魄!就连生前最后一次回格尔木,还念叨着“这可能是最后一次来青藏线了,要是马克思找我,我肯定还得回到青藏线”,这份对青藏线的感情,太让人动容了。
第二个教学点是去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我们主要是看了他们的村史馆,了解到它是生态移民村。2004年11月,128户407名牧民从沱沱河搬至格尔木南郊。现是纯藏族村,村容整洁,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完备。村里借地理标志产品建加工基地,搞多个旅游项目。集体经济收益可观,居民医保、养老参保率100% ,还有民族学校。村子获诸多荣誉,像“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民族团结示范村”等这些。
参观完后,我们乘坐17:15的飞机飞往西宁,18:30降落西宁,当天晚上入住青海油田驻西宁的办事处。
For the best experience view this post on Like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