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感受

11 comments·0 reblogs
celeste413
75
0 views
·
min-read

CV3omrswPOHT92KW_MYXJ_20250705144234437_fast.webp
女儿一定要去吃农小锅,吃完之后说下次不来了,看来隔一两个月来一次会比较好噢 哈哈~
x5iMJG4EzJXB5XAk_IMG_20250705_142337.webp
这次全部吃的蔬菜,没有夹肉食吃~
ASvYOAfRdONENV3U_IMG_20250705_141049.webp
米村人太多了~
nUqVV2wMWd1OB8TK_IMG_20250705_141045.webp
阿上家人看着也很多~

昨天我一个多年的朋友突然问了我一个问题:“我们总顾及别人的感受,怎么没有人顾及我们的感受?我们是不是素质太高了?”我第一反应是大概是因为我们不好意思,觉得别人没有顾及我们的感受也不好意思说出来,而是任由这种情况发展。朋友说可能吧,我认为我们应该学会提要求,而朋友认为我们更应该学会拒绝。不知道朋友具体是因为哪件事发出的这个感慨,但是从我们得出的结论中可以看出来,我更加入世一点,觉得如果结果不如人意,应该通过沟通来解决问题,所以认为提要求可以改善这种情况。

而朋友信仰的更多是拒绝或者回避麻烦的人事,《遥远的救世主》中丁元英不会因为路边的商贩让他再付一次钱,而去解释,而是直接再付了一次钱,这确实也是可以省不少事的,因为有些事情就是不值得花费那么多时间精力去处理的,不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了结了也好。但是前提是这个金额很小,最多不会超过十块钱,如果是一百,可能也不值得争执,但是如果是一千一万十万百万呢?我觉得每个人的阈值都是不一样的,而这个阈值也没有高低之分,因为每个人的经济条件也是不一样的,所以重要与否也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另外如果对方不是商贩,而是一个泼皮无赖呢?是一个欺软怕硬的人呢?这次说没付钱,下次找其他油头呢?情况是复杂的,好像并没有统一的答案。但如果自己不会内耗的话,任何解决办法都是合理的,但是如果委曲求全了,又心理内耗,那我觉得解决方案还是需要改善一下的。因为任何人都做不到永远委屈自己,而去成全别人,让自己不舒服,而让别人觉得爽。将心比心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做到的,善良绝对是美好的品质,但也绝不是软弱可欺的代名词。虽然这么想没错,但可能有时候也会跟自己说这点小事,就算了吧。

这个时候,真的可以跟小孩子学学。因为他们是还没有被染缸染过的,他们对于某句话或者某件事的反应都是没有伪装的,大概也是正常人应该会有的心理反应。大人们不会因为抓不到娃娃大哭一场,而只会掩饰心里的失落,说不定内心也会哭泣,特别是如果正好还遇到其他不顺心的事情,就会觉得干啥啥不顺,还有没有天道了?大人不会因为其他人客观的评价说你打不赢某某人,他力气大,可能一只手就能按住你,让你不能动弹,大人还会因为这样理性的分析而赶忙后退,不再想着要去挑战一下,除非当天心情不好,就是找打。

但是小孩子会认为你认为我打不过别人是瞧不起我,会心里愤愤不平,我们大人口中的“为你好”,并没有赢得小孩子的心,她们心里觉得行的事情,我们觉得不行,在她们心里反而是在贬低他们。所以不如让她们自己去体验生活吧,毕竟你眼里的那个人可能并不会伤害她,而是会让着她,让她当赢家,所以我们有什么理由去说别人心里想的事情就一定是错的呢?如果真的受了挫折,那可能小孩子长记性的能力比大人还要强呢!我觉得很欣慰的是那个嚎啕大哭完之后,又去投币抓娃娃的孩子,终于抓到了她一直想抓的那个娃娃。


For the best experience view this post on Like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