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历史故事:坏事变好事

8 comments·0 reblogs
rivalhw
80
0 views
·
min-read

周六下大雨,哪里都去不了,正窝在家里睡大觉,手机铃声响了,是个固定号码,是公交公司打来的,想起来周四那天我发了个表扬公交司机师傅捡到孩子手表拾金不昧事情,果然12345效率很高,很快就转给响应的公交公司跟进后续了。

对方在电话里很客气地问了下事宜,我又将当时事情简单说明了一遍,除了感谢,也特地提到了这路公交司机师傅很有责任心,另外还举了之前一件事情,就是孩子有次坐车,卡里钱不够了,当时也是这路公交车师傅,专门带孩子下车去充值,还自己垫了50块钱(当然,次日我们让孩子还给师傅了)。。。非常赞。

公交公司打电话的人非常客气,表示这件事情他们一定会内部表扬和嘉奖。。。嗯,这也是我的想法,发这个信息的目的,不正是如此嘛,很好!很棒!

相信那位做好事的师傅一定会很开心,当然,我也很开心。

001.jpg

《左传》是我非常喜爱的一本书,我看过两遍,当听书更是听了数遍,多个人的不同版本解读。可以肯定的是,《左传》是一部经过多人多个不同时代修改过的书,而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认为的那样只是左丘明一个人而作,书里边许多内容足以反映出来。

许多时候,看起来是坏事,却最后变成好事,历史上就有类似的例子。

就拿春秋时期的晋国晋献公来举个例子。晋献公这个人很多人可能没印象,但说起晋文公重耳,许多人都很熟悉。晋献公就是晋文公他爹。

晋献公时期,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晋献公将自己的公族几乎都杀戮尽,除了跟晋献公的做事风格有关之外,主要的原因,当年曲沃武公,就是晋献公这一支,推翻正牌的晋国君主后上位的,有点像后世的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靠兵变黄袍加身,当了皇帝后,也非常担心其他武将有样学样,不同的是赵匡胤来了个杯酒释兵权,兵不血刃地解决了问题,而晋献公很残暴直接就大开杀戒。

按理说,这种自相残杀的事情,有点像内讧,是很伤国家元气的。但因为之前士大夫阶层都是被公族家族把持,这下因为大量公族被杀,导致很多位置出现空缺,晋献公只好让许多非贵族阶层人来补缺,结果这种尝试后发现这些非贵族阶层的人干的还不错,甚至比先前公族贵族干的还优秀,慢慢的,这种选拔人才的制度就逐渐保留和沿用下来。

春秋时候,能出去作战的,都是国人。这个国人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国人,而是指的是都城里的人,类似理解为城里人的意思。比如西周末年著名的“国人暴动”,说的就是城里的人。

当时打仗,选拔人才是从国人里选拔,类似只有贵族才有资格当兵,而普通老百姓,也就是称为野人(夫),是没资格参加,只能作为类似杂役一样为这些带兵和打仗的士兵后勤服务。

因为晋献公连年作战,导致士兵缺少,于是便破格从野人(普通老百姓)里选拔,正因为此,极大地充实了兵员,后边这个制度也就沿用下来。

china-1247764_1920.jpg
Image by suggar from Pixabay

表面上看,晋国搞的这些事情是无奈之举,但却因为打破先例,不拘一格,反而让晋国变得更强大,很快成为了春秋时代各国里的佼佼者,到晋文公时更是成为名副其实的春秋五霸之一,后世持续称霸百年。

晋献公这个人在后世提的比较少,晋文公却是大名鼎鼎,其实,晋国的霸业基础,我认为晋献公打下了很大基础,晋献公在治理国家和开拓疆土方面的确优秀,但在家庭问题处理上,非常的糊涂,典型的糊涂蛋,这个以后有机会再慢慢聊。